走进陈东有的书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半面墙的褐红色书籍——《中国古本小说集成》全套。现任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中文系教授、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中国金瓶梅学会理事等职的陈东有多年来就是沉浸于这些中国古代小说资料之中,尤其对《金瓶梅》研究颇深。陈东有从社会经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同时又将笔记小说引进社会经济史的研究范畴,文史兼论,文史互证。在对明清商人阶层和商业史的研究中,他独特地提出了中国古代的“抑商二分说”,即指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清两代,一直存在对商业与商人交叉使用“抑商”与“恤商”的政策。大多数统治者认为商人谋利而忘义的行为是不道德的,冲击了稳定社会的伦理秩序,给以道德治民的传统王权造成了威胁,于是对商人采取“抑商”政策。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后代统治者开始认识到商业给社会需要和安定带来的好处。所以在王权稳定、社会矛盾缓和或是国家和地方都需要向商人索取的时候,“恤商”不失为权宜之计。
陈东有这方面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运河经济文化的形成》、《前清抑商二分说》、《明末清初华东市场与海外贸易》等多篇论文及《金瓶梅文化研究》、《人欲的解放——明清社会经济变迁与大众审美》等专著中。最近,他的博士论文《走向海洋贸易带——近代世界市场互动中的中国东南商人行为研究》,对16至19世纪中叶中国东南各省商人参与世界市场的互动行为又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此书已被列为新闻出版署“九五”重点图书规划出版项目——《海洋中国》之中。
由于地位低下,中国古代商人的经历在正史中不为多见。而《金瓶梅》作为运河经济文化的产物却体现出古代商人本质内涵的点点滴滴,是研究社会经济史的生动材料;而社会经济史的研究视野又可以更好地支持文学研究、开拓新的局面。在陈东有看来,运用这种“文史互证”的方法,无疑是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和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开拓了一个新领域。